今年2月以来,淮南市市场监管局按照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通过五个层面发力、“五个聚焦”推进,目前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1月—7月完成药械化经营使用单位检查3459家,查办药械化违法案件180起,移送公安部门案件12件,罚没款总额70.78万元。
聚焦组织领导“管总”。第一时间向市政府汇报省局部署会精神并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市政府副市长路晞第一时间批示要求狠抓落实,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整治领导机构及工作专班,下发淮南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将药品专项整治纳入市对县区年度目标考核,建立部门协同、市县联动、信息报送、调度通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保障专项整治落地见效。
聚焦宣传发动“造势”。全市共制作悬挂横幅标语1000余条,编制发放宣传资料、科普读物5000余册,利用城区主干道7处大型电子显示屏以及60余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电子屏,滚动播放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宣传标语和安全用药提示,利用化妆品、医疗器械宣传周和凤台、毛集2个科普宣传站,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跟踪记录专项整治实况,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氛围。
聚焦制度建设“托底”。为提升“两品一械”风险管理,出台《淮南市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两品一械”检查工作,出台《淮南市药品、医疗器械检查员管理办法》,加强能力建设,出台《关于面全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具体举措》,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出台《淮南市药品质量安全吹哨人举报处置工作制度(试行)》,规范前端预警,出台《淮南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管理办法(试行)》,加强联动机制建设,联合公安4部门出台《淮南市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试行)》,规范药械化安全监测,联合卫健委等5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药械化安全监测工作考核评价和定期通报办法》,加强省市联动,与省局第六分局淮南工作站联合出台《淮南市药品监管执法联合工作机制》,以上制度的实施都极大地助力了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聚焦执法办案“震慑”。坚持“严查违法和严控风险并重、监督抽检和执法检查并用”,对全市涉药、涉械、涉妆企业等开展拉网式清查。通过检查核查、监督抽检、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监测、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等途径全面排查违法违规信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视情采取告诫、约谈、限期整改等措施,对无证生产、注册备案造假、编造生产检验记录、无证经营、伪造资质证明文件、出租出借证照非法购销、网络违法违规销售等行为,依法立案从严查处。目前,查办药械化违法案件180起,移送公安部门案件12件,罚没款总额70.78万元,上报省局典型案例2起。
聚焦上下联动“提效”。建立全市系统整治工作微信群、报表群,安排部署工作、传达上级要求、推介全系统好经验好做法。县区局在整治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及时沟通上报,市局尽最大努力协调解决,尤其是复杂案件、涉刑案件及跨区域案件的查处,市局积极参与并给予业务指导,做到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整治质量和水平。此外,针对市县区所三级药品监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参与专项整治的监管执法人员分期分批集中轮训,助力专项整治工作效能提升。目前已轮训4期,一线执法人员380余人,发放药品安全实用检查手册500余册。